超越自我的七個步驟
*2010-03-14
*中國時報
*陳文和
面對職場上激烈的生存競爭,許多人都會對自己條件的不足感到不安。但專家認為,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點,但不應該因此自我設限,而是應該針對不足之處鞭策自己更努力追求進步。
美國「有線電視新聞網」(CNN)報導指出,要增進個人在職場的工作表現,就必須要面對並改善個人的種種缺點,而美國的企業諮詢顧問暨作家吉姆.泰勒(JimTaylor)對此提出了7項建議,據他表示,不應讓個人的不足之處綁手綁腳,當從了解自己出發,建立起基礎,以逐步改善自我。
泰勒強調:「若不了解自身弱點,就不可能改變自己。要想出人頭地,就必須要改進自身缺點。不要因為有若干缺憾而束手縛腳。要拿自己的不足之處充當資訊,增進職場的表現。」
泰勒表示,每個人的缺點通常都是可以控制的,只要努力一定能夠加以改善。他也指出,人們往往會高估或低估自己的短處,因此徵詢啟蒙者、親近的同事、朋友或配偶的看法至關緊要。
此外,泰勒也指出,對於改善自己的缺點將帶來何種變化,以及會如何造成變化,人們其實很難掌握,因而常會對此惴惴不安。泰勒建議可採行下列7個步驟,以改善個人在職場的表現並獲致成功。
1、了解自己
更深入的自我瞭解,是掌握個人職場生涯最佳表現方向的基礎。
2、自我鞭策
找出能激勵你勇往直前的動機。在落實目標的過程中,若沒有行動的決心與驅動力,一切努力都可能半途而廢。自我驅策能確保自己竭盡所能,做好一切實現目標的準備。
3、建立自信
相信自己。相信只要肯冒險,自己終將成功。這雖是老生常談,但也是積極正面的想法。但與其用「我最棒」這種不切實際的話給自己信心,不如告訴自己「我將努力不懈,我自信終有一日會功成名就。」
4、調適壓力
不論是運動選手或公司主管,處理壓力與應對危機的能力絕對不可或缺。壓力會讓人表現不盡理想,應當保持客觀判斷力,並做些可以讓自己放鬆的事。
5、專心一致
沒有人能一心多用,同時做好許多件事,這只是無稽之談。真正可行的是,處理好一件事,再明快地做下一件事。研究發現,一心多用,只會一事無成,所以別這麼做。
6、情緒管控
控管情緒是絕對必備的能力。要了解自己的包袱。人們面對某些處境時往往會產生憤怒、沮喪或絕望等情緒,這通常與個人被教養的方式有關。若能自知在特定處境下自己會有什麼反應,就能自行選擇其他的回應方式。
7、切莫自負
自尊心也是成功的必要條件。但卓越的企業除了追求事業成功外,還應勇於負責並注重倫理,許多傑出的企業領袖都非常謙遜。要在職場成功,應抱持謙遜的態度,避免夜郎自大的心態。
2010/02/11
蔡志忠 天才實踐之路
蔡志忠 天才實踐之路
讀者文摘 2010-01-11 第201001期
張青 撰
閉關十年又四十天後,知名漫畫家蔡志忠再度攜新作復出,這回他嘗試以漫畫刻畫深奧的物理和數學知識。在此之前,他先推出了兩部與天才有關的漫畫新作《漫畫天才學習法》與《漫畫天才巧克力》,蔡志忠根據自身的經驗強調:「每個小孩都是天才,只是媽媽不知道!每個人都是生而天才,只是自己不相信!」
已屆耳順之年的蔡志忠是華人漫畫界的傳奇人物,他的一系列成名作品《莊子說》、《老子說》,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透過漫畫,做了史無前例的再創造。迄今創作出三百本漫畫,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,是華人中極少數能成功打入漫畫大國日本和韓國的漫畫家。
蔡志忠成名甚早,他十五歲就輟學從家鄉彰化北上台北展開漫畫創作生涯,由於既會畫畫又會編故事,年紀輕輕,就常被人稱為「天才」。然而經過半生的歷練,他堅信天才並不是來自基因,而是來自後天的栽培。
天才都是被刻意培養的
「就像老虎伍茲,如果他的父親不是愛好高爾夫球,就沒有今天的老虎伍茲;就像莫扎特和貝多芬,如果父祖輩不是宮廷樂師,就沒有後來的音樂天才莫扎特和貝多芬。」蔡志忠認為天才是可以培養的,重點是啟蒙越早越好,「是不是天才,在於三歲半前,五歲習性已養成,恐難再有作為。」
蔡志忠出生前,家鄉田中有一位信仰天主教的裁縫名叫葉舉,想改行當傳道士,員林教堂的神父允諾他,如果能招募十戶人家改信天主教,就讓他當有給職的傳道士。由於葉舉是蔡父的朋友,基於義氣相挺,於是蔡家也成為十戶中的一戶。
蔡志忠記得從一、兩歲會走路開始,就每天早上和七、八個教友小孩到村中的道理廳聽傳道士講道。三歲半時,他就會背天主經、聖母經、玫瑰經等三部經,腦中更已有一百到一千個《聖經》故事。無形中他還是一張白紙,就有了編故事、說故事的能力。而大他五歲的二哥和其他村中小孩,似乎就沒受到這麼深的影響,使他更堅信,「天才總是行動得很早」。
蔡志忠三歲半就開始思考,九歲就立志成為漫畫家。他記得那時非常着急,因為自己什麼都不會,也不知道將來可以做什麼,「每個小孩都知道長大要做什麼:村中鐵匠的小孩在幫忙拉風鼓;農夫的小孩在幫忙種田;拉牛車的小孩在幫忙放牛,就我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。」幼小的他於是躲入父親的大書桌底下思考;藏在鄰居後院的九重葛籬笆內思考。直到四歲半時,他發現自己很會畫畫;九歲那年遂立志成為漫畫家。
既然天才是被培養出來的,蔡志忠認為教育小孩,其實要從教育父母開始。他嘆道,「我們為人夫、為人妻,教導小孩,都是在摸索中前進,甚至沒人教我們應該如何追求人生的幸福。」
糾正父母的觀念
談及父母對自己的教育,他笑說:「他們最大的特色就是:go ahead。」他解釋:「我們家從來沒有『問句』。我要去彰化市看電影,不會說:『爸爸,我要坐車去彰化看電影,可以嗎?』沒有這種事,就去看電影了。」
他十五歲決心到台北發展,也不是詢問父母「可不可以」,而是「告知」。他回憶,隔天要走了,前天晚上才跟父親說:「我明天要去台北。」父親問:「去做什麼?」他答:「去畫畫。」父親又問:「找到工作了嗎?」他答:「找到了。」「我講了這三句話,就走了。」蔡志忠說,當時他甚至沒站在父親面前,而父親也沒回頭。父子倆僅僅幾句話,就決定了他的一生。
二十多年後,他獲頒十大傑出青年獎,上台致辭時,感慨萬千地表達了對父親由衷的謝意,他說:「……感謝我爸爸,他沒替我做什麼,讓我可以自由畫漫畫。」回憶起這段,蔡志忠說:「我們恨父母,都是因為他們硬要我們做什麼;我們感謝父母,都是因為他們沒替我們做什麼,讓我們自由。」
聊到自己和女兒的互動,他說女兒一歲半時,就讓她學習自己過馬路,理由是他認為女兒既已會走路,就應該學會對自己的安全負責,同時也是父母該學習放手的時候。女兒還不識字時,每當帶她上餐館,蔡志忠就會唸菜單給她聽,讓小傢伙自己選擇;週末帶女兒郊遊,想去哪兒也是讓女兒自己拿主意。女兒讀小三時,其他成績都很優秀,唯獨數學只考了四十一分,蔡志忠不以為意;上了國二,她數學拿零分,蔡志忠甚至還讚美她,「我要讓她知道,人並不需要全才,擁有專才才是最重要的事。」
思考才是王道
蔡志忠嘗言,一位優秀的漫畫家有三個條件:會畫漫畫;會改編故事;會用畫面講故事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畫面說故事的能力。而懂得思考常是關鍵,「思考要有方法。」他說,「思考不是思考答案,而是要思考問題的『線頭』。」他認為一般人不是沒有答案,而是「看不到問題」。「其實所有解決問題的關鍵,都在問題本身。」他說。
蔡志忠習慣逆向思考,做任何事情都喜歡「倒過來」。他解釋,「如果我站在奧運一百公尺起跑線上,一定會想像自己最後奪標,不然就不會站在那裏。又好比我去參加橋牌比賽,第一件事就是摸摸獎杯告訴它:等下帶你回家;接着舉起它來拍照;最後才把心思放在比賽上。」
這種行事方式,蔡志忠說迄今沒有失敗過。一九八一年從沒拍過電影的他,推出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七彩卡通《老夫子》,台港兩地票房收逾一億新台幣,拿下卡通片的第一部金馬獎;一九八六年,生平出第一本書《莊子說》,也取得傲人成績。他強調,「人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狀態,挑戰自我極限。」
為了保持頭腦清明,蔡志忠四十年不吃早餐。他習慣晚飯後睡覺,清晨兩點半前起床,然後煮滿一壺咖啡,邊啜飲邊憑窗眺望天際。從不戴錶也不用鬧鐘的他,「醒來後就視同第二天。」經過七年的記錄,他發現一天當中最適於思考的時間是凌晨兩點到三點的時候。他感性言道:「每天清晨醒來,就像上帝恩賜你一個禮物,讓你以一個新的角度看事物。」
漫畫詮釋物理、宇宙
十年前,蔡志忠突然對物理感興趣起來,於是閉關潛心研究,這期間他很少出門,很少說話,只為了融會貫通這些知識。他認為自己有一種使命感,「有能力的人應該替別人做一點事。」結果無數物理、數學理論、公式,都化作十幾張的漫畫原稿,且被陸續推出。
蔡志忠說,成功的定義就是:「天地要你做的事;你自己非常想做的事;所有眾生也都非常期待你做的事,三者合一,就一定會成功。」蔡志忠仍繼續朝這條路上大步邁進。
蔡志忠有五大愛好:畫漫畫、集佛像、打橋牌、園藝和裝潢。他在台北的工作室好像「萬佛城」,這裏收集了三千三百八十一座從五胡十六國到宋、元、明、清的銅佛像。(下圖)蔡志忠一向親手削尖打理畫筆,短到不能再短時就留下作紀念,彷彿他細緻完美性格的寫照。
讀者文摘 2010-01-11 第201001期
張青 撰
閉關十年又四十天後,知名漫畫家蔡志忠再度攜新作復出,這回他嘗試以漫畫刻畫深奧的物理和數學知識。在此之前,他先推出了兩部與天才有關的漫畫新作《漫畫天才學習法》與《漫畫天才巧克力》,蔡志忠根據自身的經驗強調:「每個小孩都是天才,只是媽媽不知道!每個人都是生而天才,只是自己不相信!」
已屆耳順之年的蔡志忠是華人漫畫界的傳奇人物,他的一系列成名作品《莊子說》、《老子說》,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透過漫畫,做了史無前例的再創造。迄今創作出三百本漫畫,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,是華人中極少數能成功打入漫畫大國日本和韓國的漫畫家。
蔡志忠成名甚早,他十五歲就輟學從家鄉彰化北上台北展開漫畫創作生涯,由於既會畫畫又會編故事,年紀輕輕,就常被人稱為「天才」。然而經過半生的歷練,他堅信天才並不是來自基因,而是來自後天的栽培。
天才都是被刻意培養的
「就像老虎伍茲,如果他的父親不是愛好高爾夫球,就沒有今天的老虎伍茲;就像莫扎特和貝多芬,如果父祖輩不是宮廷樂師,就沒有後來的音樂天才莫扎特和貝多芬。」蔡志忠認為天才是可以培養的,重點是啟蒙越早越好,「是不是天才,在於三歲半前,五歲習性已養成,恐難再有作為。」
蔡志忠出生前,家鄉田中有一位信仰天主教的裁縫名叫葉舉,想改行當傳道士,員林教堂的神父允諾他,如果能招募十戶人家改信天主教,就讓他當有給職的傳道士。由於葉舉是蔡父的朋友,基於義氣相挺,於是蔡家也成為十戶中的一戶。
蔡志忠記得從一、兩歲會走路開始,就每天早上和七、八個教友小孩到村中的道理廳聽傳道士講道。三歲半時,他就會背天主經、聖母經、玫瑰經等三部經,腦中更已有一百到一千個《聖經》故事。無形中他還是一張白紙,就有了編故事、說故事的能力。而大他五歲的二哥和其他村中小孩,似乎就沒受到這麼深的影響,使他更堅信,「天才總是行動得很早」。
蔡志忠三歲半就開始思考,九歲就立志成為漫畫家。他記得那時非常着急,因為自己什麼都不會,也不知道將來可以做什麼,「每個小孩都知道長大要做什麼:村中鐵匠的小孩在幫忙拉風鼓;農夫的小孩在幫忙種田;拉牛車的小孩在幫忙放牛,就我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。」幼小的他於是躲入父親的大書桌底下思考;藏在鄰居後院的九重葛籬笆內思考。直到四歲半時,他發現自己很會畫畫;九歲那年遂立志成為漫畫家。
既然天才是被培養出來的,蔡志忠認為教育小孩,其實要從教育父母開始。他嘆道,「我們為人夫、為人妻,教導小孩,都是在摸索中前進,甚至沒人教我們應該如何追求人生的幸福。」
糾正父母的觀念
談及父母對自己的教育,他笑說:「他們最大的特色就是:go ahead。」他解釋:「我們家從來沒有『問句』。我要去彰化市看電影,不會說:『爸爸,我要坐車去彰化看電影,可以嗎?』沒有這種事,就去看電影了。」
他十五歲決心到台北發展,也不是詢問父母「可不可以」,而是「告知」。他回憶,隔天要走了,前天晚上才跟父親說:「我明天要去台北。」父親問:「去做什麼?」他答:「去畫畫。」父親又問:「找到工作了嗎?」他答:「找到了。」「我講了這三句話,就走了。」蔡志忠說,當時他甚至沒站在父親面前,而父親也沒回頭。父子倆僅僅幾句話,就決定了他的一生。
二十多年後,他獲頒十大傑出青年獎,上台致辭時,感慨萬千地表達了對父親由衷的謝意,他說:「……感謝我爸爸,他沒替我做什麼,讓我可以自由畫漫畫。」回憶起這段,蔡志忠說:「我們恨父母,都是因為他們硬要我們做什麼;我們感謝父母,都是因為他們沒替我們做什麼,讓我們自由。」
聊到自己和女兒的互動,他說女兒一歲半時,就讓她學習自己過馬路,理由是他認為女兒既已會走路,就應該學會對自己的安全負責,同時也是父母該學習放手的時候。女兒還不識字時,每當帶她上餐館,蔡志忠就會唸菜單給她聽,讓小傢伙自己選擇;週末帶女兒郊遊,想去哪兒也是讓女兒自己拿主意。女兒讀小三時,其他成績都很優秀,唯獨數學只考了四十一分,蔡志忠不以為意;上了國二,她數學拿零分,蔡志忠甚至還讚美她,「我要讓她知道,人並不需要全才,擁有專才才是最重要的事。」
思考才是王道
蔡志忠嘗言,一位優秀的漫畫家有三個條件:會畫漫畫;會改編故事;會用畫面講故事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畫面說故事的能力。而懂得思考常是關鍵,「思考要有方法。」他說,「思考不是思考答案,而是要思考問題的『線頭』。」他認為一般人不是沒有答案,而是「看不到問題」。「其實所有解決問題的關鍵,都在問題本身。」他說。
蔡志忠習慣逆向思考,做任何事情都喜歡「倒過來」。他解釋,「如果我站在奧運一百公尺起跑線上,一定會想像自己最後奪標,不然就不會站在那裏。又好比我去參加橋牌比賽,第一件事就是摸摸獎杯告訴它:等下帶你回家;接着舉起它來拍照;最後才把心思放在比賽上。」
這種行事方式,蔡志忠說迄今沒有失敗過。一九八一年從沒拍過電影的他,推出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七彩卡通《老夫子》,台港兩地票房收逾一億新台幣,拿下卡通片的第一部金馬獎;一九八六年,生平出第一本書《莊子說》,也取得傲人成績。他強調,「人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狀態,挑戰自我極限。」
為了保持頭腦清明,蔡志忠四十年不吃早餐。他習慣晚飯後睡覺,清晨兩點半前起床,然後煮滿一壺咖啡,邊啜飲邊憑窗眺望天際。從不戴錶也不用鬧鐘的他,「醒來後就視同第二天。」經過七年的記錄,他發現一天當中最適於思考的時間是凌晨兩點到三點的時候。他感性言道:「每天清晨醒來,就像上帝恩賜你一個禮物,讓你以一個新的角度看事物。」
漫畫詮釋物理、宇宙
十年前,蔡志忠突然對物理感興趣起來,於是閉關潛心研究,這期間他很少出門,很少說話,只為了融會貫通這些知識。他認為自己有一種使命感,「有能力的人應該替別人做一點事。」結果無數物理、數學理論、公式,都化作十幾張的漫畫原稿,且被陸續推出。
蔡志忠說,成功的定義就是:「天地要你做的事;你自己非常想做的事;所有眾生也都非常期待你做的事,三者合一,就一定會成功。」蔡志忠仍繼續朝這條路上大步邁進。
蔡志忠有五大愛好:畫漫畫、集佛像、打橋牌、園藝和裝潢。他在台北的工作室好像「萬佛城」,這裏收集了三千三百八十一座從五胡十六國到宋、元、明、清的銅佛像。(下圖)蔡志忠一向親手削尖打理畫筆,短到不能再短時就留下作紀念,彷彿他細緻完美性格的寫照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