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/04/15

梁啟超的讀書方法

梁啟超在〈治國學雜話〉一篇文章中,對青年人的讀書態度和方法提出建議,整理如下:

中國書沒有整理過,十分難讀,這是人人公認的。但會做學問的人,覺得趣味就在這一點。吃現成,是最沒有意思的事,是最沒有出息的人才喜歡的。一種問題,被別人做完了,四平八正的編成教科書樣子給我讀,讀去自然是毫不費力。但從這不費力上頭結果便令我的心思不細緻不刻入。專門喜歡讀這類書的人,久而久之,會把自己創作的才能淹沒哩。

若問讀書方法,我想向諸君上一個條陳:這方法是極陳舊極笨極麻煩的,然而實在是極必要的。什麼方法呢?是抄錄或筆記。

好記性的人不見得便有智慧;有智慧的人比較的倒是記性不甚好。你所看見者是他發表出來的成果,不知他這成果原是從銖積寸累困之勉行得來的。大抵凡一個大學者平日用功,總是有無數小冊子或單紙片,讀書看見一段資料覺其有用者,即刻抄下。(短的抄全文,長的摘要記書名卷數頁數)。資料漸漸積的豐富,再用眼光來整理分析他,變成一篇名著。

青年學生"斐然有述做之譽",也是實際上鞭策學問的一種妙用。譬如同是讀《文獻通考》的《錢幣考》、各史《食貨志》中錢幣項下各文,泛泛讀去,沒有什麼所得。倘若你一面讀一面便打主意做一篇中國貨幣沿革考,這篇考做得好不好另一問題,你所讀的自然加幾倍受用。

每日所讀之書,最好分兩類:一類是精讀的,一類是涉覽的。因為我們一面要養成讀書心細的習慣,一面要養成讀書眼快的習慣。心不細則毫無所得,等於白讀;眼不快則時候不夠用,不能博搜資料。精讀之書,每日指定某時刻讀他,讀時一字不放過,讀完一部才讀別部,想抄錄的隨讀隨抄。另外指出一時刻,隨意涉覽,覺得有趣,注意細看,覺得無趣,便翻次頁,遇有想抄錄的,也俟讀完再抄,當時勿窒其機。

No comments: